目前各地陆续迎来开学季
也迎来了新的考验
如何在做好开学后自身防护的同时
做一个守法、懂法的学生
让法律守护少年的你
敲黑板,划重点
法律小课堂来了!
01中小学生可以带手机到学校吗?
不可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02中小学生可以骑电动车上学吗?
不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未成年人骑电动车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监护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一旦因孩子的违规出现交通事故,不仅担责还有可能危害生命健康!
03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家长可以追回吗?
可以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直播打赏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应该退还。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应该退还。
04老师可以体罚学生吗?
不可以!
老师体罚学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的规定,并且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因体罚学生对学生或学校造成损失或损害的还应依照《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05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属于不良行为吗?
是的!
不良行为是指违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违背未成年人良好品行,违背社会公德,容易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但还未达到违法犯罪标准的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8条将沉迷网络纳入不良行为的范畴,通过立法,树立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的意识,从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06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家长到指定书店购买辅导书籍吗?
不可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07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吗?
不可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五十九条的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08学生在周末可以畅玩网游吗?
不可以!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未成年心智发育尚未健全,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不仅影响视力,还容易让未成年产生对虚拟世界的认知偏差,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学生在周末休息期间,可以选择进行一定的户外运动来放松身心,舒缓疲劳。
09未成年可以开通账号进行直播吗?
不可以!
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出镜直播。《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下统称使用童工)。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未成年涉世不深,过早地接触、进行直播活动容易让未成年受到网络上部分不良言论的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
10未成年人可以去娱乐场所吗?
不可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未成年人是禁止进入歌舞娱乐场所的,他们还处在认知世界的状态,人生观还未树立,涉足歌舞娱乐场所,会影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容易滋生事端,诱发各种违法犯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成长。